古建园林中斗栱的升和昂的知识介绍
来源:古建园林 | 更新时间:2019/9/4 15:59:23古建园林中斗栱的升和昂的知识大家了解过吗。下面就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吧。
一、斗栱的作用和类型
(二)斗栱的基本构造
4、昴
它是斗栱上层,起着杠杆作用,且外端特别加长,并凿有昴嘴端头的栱件。它的作用有两个,一个是为满足悬挑距离,利用杠杆原理,采用斜挑杆形式,以减少斗栱高度或层数,另一个是增强装饰效果,丰富斗栱的造型。
昴本来是上昴与下昴之分,上昴是指由檐内斜挑向上,与檐内其他构件或下金檩枋等连接,以加强斗栱及其檐步的稳定,下昂是指由檐外向下斜出,作为承托檐檩枋的秤杆,并兼有加强斗栱装饰效果的作用。但从结构上看,昂的支挑作用并不安全,随着时代的进步,斗栱尺寸的减小,昂的支挑作用就逐渐消失,于是上昂逐渐被淘汰,下昂的作用也被缩小,直至清代除个别溜金斗栱外,只保留了昂的形态,而作用完全丧失,即成为所谓的假昂。
5、升
升是一种比坐斗小的斗,因旧时量米容器中,大的叫斗,小的叫升,十升为一斗,故清借用此名,称这为“升”宋铺作中仍称呼为“斗”。它是坐在栱、翘、昂之两端,作为承接上一层栱件的基坐。
升随其所处位置不同,有不同的名称:
在正心栱两端之上的升,清称为“槽升子”,宋将坐在栱心上的称为“齐心斗”,坐在栱两边的称为“散斗”。
在翘昂两端之上的升,清称为“十八斗”,宋将华栱两端上的称为“交互斗”。
在里外拽栱两端之上的升,清称为“三才升”,宋统称作“散斗”。
斗栱的分类很多,为了便于识别,我国古建工作者把它们进行扫纳,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法:
1、按斗栱所处的檐口位置进行分类。
总的分为两大类:即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。
(1)外檐斗栱类:它是指处在建筑物外檐部位的斗栱,包括以下几种:
1)平身科斗栱:它是指坐立在两檐柱之间,外檐额枋上面平板枋之上的这一类斗栱。宋称为“补间铺作”,清称为“平身科”。它的特点是迎面左右对称,侧面昂嘴朝外。尾部朝里。
2)柱头科斗栱:它是指坐立在外檐柱顶面上的这一类斗栱。宋称为“柱头铺作”,清称为“柱头科”。它的特点是与桃尖梁相配合,左右对称,昂嘴承托在桃尖梁底面。
3)角科斗栱:它是指坐立在转角角柱顶面上的这一类斗栱。宋称为“转角铺作”,清称为“角科”。它的特点是昂成45度布置,承托着檐檩和正心桁。
4)溜金斗栱:它是指从坐立在檐柱部位(包括平身科、柱头科和角科)斗栱,通过加长撑头木的尾端成为斜杆,顺着举架斜度溜到金柱部位的这一类斗栱。宋没有这类斗栱,明清时期可能是受唐宋时期的上昂铺作之启发,而形成这样一种特殊斗栱。它将檐柱和金柱上的构件连接起来,使之形成整体而增加稳定性。
5)平座斗栱:它是指楼阁中檐廊走道(平座)下的斗栱,它与上述斗栱的区别是,昂没有外伸的昂嘴,昂翘只向外层层挑出,里端不挑出,其他与平身、柱头、角科相同。
(2)内檐斗栱类:它是指处在建筑物内檐及室内有关部位的斗栱,包括以下几种:
1)品字科斗栱:这种斗栱常用在大殿里面金柱部位。及其些楼阁上的平座斗栱,它的特点是没有昂,只用翘,里外挑出对称,仰视小斗(升)的布置如品字。
2)隔架斗栱:这是指常用在承重梁与随梁上下定档之间的一种斗栱,一般为单栱结构或二重栱结构。因结构比较简单,故常做成很多花样,如宝瓶、矮人、十字斗、荷叶墩、雀替等,比较正规的形式为一斗三升带荷叶墩。
感谢大家的喜欢,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