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建园林建筑中檐下雕刻的知识
来源:古建园林 | 更新时间:2019/5/27 16:59:52中国传统古建园林建筑中檐下构件部分的雕刻最为突出,尤其是斗拱、额枋以及雀替、撑栱等构件,不仅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,而且也是展示建筑雕刻的主要部位。那么感兴趣的朋友就快点继续关注我们吧。
斗拱是传统建筑中以榫卯结构交错叠加而成的承托构件,它是体现建筑风格的形式因素。斗拱处于柱顶、额枋、屋顶之间,是立柱与梁架之间的关节,林徽因曾经这样描述:“椽为出檐,檐承于檐桁上,为求檐伸出深远,故用重叠的曲木——翘——向外支出,以承挑檐桁。为求减少桁与翘相交处的剪力,故在翘木加桁的曲木——栱。在栱之两端或栱与翘相交处,用斗形木块——斗——垫托于上下两层栱或翘之间。这多数曲木与斗形木块结合一起,用以支撑伸出的檐者,谓之斗拱。”由于斗拱具有承挑外部屋檐荷重的作用,才使得外檐延伸更远。可见,斗拱是在物理力学基础上对木材承载力的有限创造。同时,斗拱在檐下能够形成一层斗拱群,这种纵横构件组成的空间网架结构层,对建筑的防震也起着重要作用。斗拱不仅限于檐下,建筑物内部柱与梁、枋、檁之间也用斗拱。它可以分散梁架过于集中的重载,同时也解决了室内空间狭小的问题。为了分散梁、枋的跨度,以加强立柱与梁、枋、檁等构件的结合。
斗拱由斗、栱、昂等构件组成。斗即上部凿有槽口的斗形木块。根据位置和功能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,按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划分,斗拱分两类:在建筑物外檐部位的称为外檐斗拱,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的称为内檐斗拱。外檐斗拱又有平身科斗拱、柱头科斗拱、角科斗拱、溜金斗栱等;内檐斗拱有品字科斗拱、隔架斗拱等。在一组斗拱中,位于最下方的称为大斗或坐斗,它是斗拱最下层的承重构件,汉代称为栌,宋代称为栌斗。位于翘头之上的称为十三斗,宋代称为交互斗;位于横栱两端之上的称为三才斗,宋代称为散斗;位于翘头与横栱交叉位置之上的称为齐心斗,亦称“槽升子”。
栱是安置于斗面十字斗口内的曲形短木,有向内外挑出的纵向“翘”(华栱)和与其垂直的横栱之分。根据位置的不同,有不同的称谓,有华栱、泥道栱、瓜子栱、万栱等。在不同的斗拱中,每一种栱的尺寸、形状也不尽相同。谢谢大家喜欢我们今天的文章,我们会努力为大家分享更多的好文章,再见。